媒體報道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民航将如何在陸水空多種運輸方式中發揮比較優勢?

發布時間:2021-03-05 浏覽:3351
近日,由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出爐,對2021年至2035年,乃至本世紀中葉的國家立體交通網絡建設,從國土空間規劃的高度進行頂層設計和規劃布局。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強,上民航”。交通運輸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民航又是其中的國家戰略先導産業。作為主動服務、落實國家戰略的“排頭兵”,未來民航将如何在陸水空多種運輸方式相互協同、深度融合中繼續踐行民航擔當、體現民航作為呢?

什麼是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在我國第一個綜合立體交通網的中長期規劃綱要中提到,到21世紀中葉,我國将全面建成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人民網在報道時用了“人享其行、物優其流”來展示未來全面建成交通強國時的美好場景。

《規劃綱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實現國際國内互聯互通、全國主要城市立體暢達、縣級節點有效覆蓋,支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支撐“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國内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規劃綱要》還明确了三方面主要任務,一是優化交通布局,将構建70萬公裡交通網線,建設6軸、7廊、8通道主骨架,建設100個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完善面向全球的運輸網絡。二是在推進融合發展方面,推進各種運輸方式的融合發展,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絡與服務網絡、信息網絡的融合發展,推進各個區域間交通協調發展,還要推進交通運輸行業與旅遊業、現代制造業、現代物流業的融合發展。三是在高質量發展方面,推進安全發展,推進智慧發展,推進綠色發展,提升交通運輸的治理水平。

新華網思客智庫在2月底專訪參與《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及相關規劃編制的專家後,發布了《這是一盤大棋,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究竟是什麼?》的報道,其中就“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有哪些特點?”作了專門闡述。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是國家交通基礎設施最高層次的空間網絡,是國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基礎,是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管道等各種運輸方式的主要通道和節點。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将來會成為一張布局完善、規模合理、結構優化、資源節約、銜接高效、互聯互通的海陸空骨架網絡。

在專家眼裡,這一次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主要體現四個特點:第一,“綜合立體”強調的是統籌融合協調,也是堅持系統理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的重要體現。過去,交通運輸行業的隔離性非常強,“鐵公機水”這些不同的交通運輸系統各有各的體系。交通行業與其他行業的聯系也不夠,這樣的情況顯然不能适應新發展階段的要求。第二,是“把推進綜合交通基礎設施作為加快發展現代産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轉型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特别強調了交通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包括郵政、物流、旅遊、裝備制造等。第三,這次規劃不再是僅僅基于我國的一個規劃,而更強調面向全球,更好地構建與全球的互動關系,更好地支持開放和内外雙循環的新格局。第四,非常好地體現了部門之間的協同,《規劃綱要》特别強調了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要與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區域規劃以及流域規劃等相關規劃銜接好。

多種運輸方式協同融合中的民航擔當

3月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新聞發布會,民航局副局長董志毅參加發布會,并就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總體布局中的民航運輸特點與基礎設施未來發展答記者問。《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第一時間刊發文章《在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中發揮民航作用》。文章中提到,《規劃綱要》指出要推進各種運輸方式統籌融合發展,實現陸水空多種運輸方式相互協同、深度融合,涉及航空樞紐體系建設、綜合性通用機場布局、航空物流發展、國産航空裝備産業化與商業化應用、新一代空管系統發展等方面。

民航是國家基礎性、戰略性産業,在現代交通運輸體系中,具有高效便捷、機動靈活、帶動力大、國際性強等特點。未來我國民航業将加速構建現代化國家機場體系和航空運輸網絡體系,進一步發揮民航在運輸體系中的比較優勢,重點在于構建一張“機場網”、一張“航路網”。

機場網方面,将加快建成以世界級機場群、國際航空樞紐為核心,區域樞紐為骨幹,非樞紐機場和通用機場為重要補充的國家綜合機場體系。運輸機場數量将達到400個左右,重點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四大世界級機場群,鞏固十大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推進鄭州、天津、合肥、鄂州4個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建設,布局約40個區域航空樞紐,構建四通八達、連通全球的空中運輸網絡。

航路網方面,将與機場網協同,着力擴大繁忙機場空域運行容量;在主要機場群之間構建基于大容量通道、平行航路、單向循環等先進運行方式的高空航路網;推動我國航路網與亞太航路網的高效銜接,構建結構清晰、銜接順暢的國際航路網;統籌運輸航空和通用航空發展需求,構建滿足各類航空用戶需求的中低空航路網。

下一步,還将依托機場網和航路網,加強與其他交通方式的深度融合,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全方位開放的、以樞紐機場為核心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同時,統一制度、規範标準等,推動運輸服務和産品信息的互通共享,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運輸服務一體化、技術标準一體化、信息平台一體化;打造無縫銜接、中轉高效的空地聯運服務産品。

《規劃綱要》提出,要推進綜合交通高質量發展,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的智慧發展。智慧民航是運用各種信息化手段,分析整合各種關鍵信息,最終對行業安全、服務、運營、保障等需求作數字化處理、智能化響應和智慧化支撐的過程,包括“全面感知、泛在互聯、人機協同、全球共享”四方面基本特征。近年來,民航以“智慧空管、智慧機場、智慧航企、智慧監管”建設為抓手,加速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民航領域的廣泛應用與深度融合,民航業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成效逐步顯現。下階段将以智慧民航建設為主線,驅動行業創新發展,重點開展三方面工作:一是實施以智慧民航建設為牽引的發展戰略,制定新一代智慧民航運輸系統戰略規劃和科技攻關計劃,統籌優勢資源,向智慧民航建設傾斜;二是催生以集約共享為核心的發展模式,提高民航全要素生産率,提升企業經營效率,提高政府治理效能;三是建立以合作共赢為特征的發展機制,加強與行業各主體間、各交通方式間、上下遊産業鍊創新鍊間的協同合作。

此外,民航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加快民航智慧化發展的重要抓手。針對新基建,中國民航未來将以“出行一張臉、物流一張單、通關一次檢、運行一張網、監管一平台”“五個一”為目标,推進民航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試點示範工作。通過試點示範項目,形成一批可參考、可複制、可推廣、可操作的經驗和成果,建立行業标準規範和管理體制機制,支撐行業由數據支持決策向數據決策過渡。

未來可期 充分發揮民航比較優勢

當前,中國民航已經進入從單一的航空運輸強國向多領域民航強國建設的新階段。如何在未來構建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中充分發揮民航比較優勢?澎湃新聞等媒體刊發了不少民航專家的見解。民航專家林智傑表示,以往的規劃是各自規劃,鐵路有鐵路的,公路有公路的,民航有民航的。《規劃綱要》體現了多種運輸方式融合的大趨勢,表明綜合運輸體系相互融合的趨勢越來越凸顯,以後老百姓出行将更加方便,換乘銜接體驗将越來越好。

對于民航在各運輸方式中的優勢,林智傑認為:第一是國際交往,特别是在國際旅行上,民航将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帶一路”建設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都需要民航業的支撐;第二是國内商務出行,特别是城市群之間的通道建設主要也依靠民航業;第三是國際高價值貨物運輸。這三點是民航相比鐵路、公路、水路來說的優勢,所以未來民航可以在這些方面多做文章。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綦琦表示,《規劃綱要》提出到2035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實體線網總規模将達到70萬公裡左右,民用運輸機場數量将達到400個左右。構建雙循環新格局,啟動國内消費市場升級,增加民航運輸機場數量,進一步織密國内航線網絡是必需的,是我國建設多領域民航強國的必要保障資源。《規劃綱要》還提出構建“全球123快貨物流圈”,這是提升我國産業鍊供應鍊自主可控能力的具體舉措。可以看出,民航管理部門高度重視,下決心補齊我國民航物流短闆,将以此為抓手,增加全貨機機隊規模、航空貨運樞紐數量、境外航空物流設施機制等全要素資源供給。

此外,綦琦還表示,與運輸航空相比,我國通用航空發展較為滞後,短闆明顯。但這是交通強國建設的重點發力方向,也是能持續實現增量發展的重點領域。補齊我國通航短闆需要新模式、新體制、新機制、新業态、新思路,基本航空服務、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旅遊、支線貨運航空、無人機貨運、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研制等均是值得重點發力的新細分市場。目前,城市空中交通UAM和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已經得到各國重視,未來有望成為繼無人駕駛汽車之後,又一全球業界競相追逐的未來産業。我國應利用在全球無人機研制領域的先發優勢,在應用場景和适航管理等方面努力追趕,時不我待。(中國民航報 記者柏蓓)
Baidu
sogou